
發布時間:2022-04-21 10:39
來源:觀察者網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元宇宙研究中心和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共同主辦了以“數字資產與元宇宙”為主題的研討會。來自政、產、學、研、用等不同領域的多位領導、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本次報告會,就數字資產與元宇宙課題研究進行深度討論和充分論證。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教授主持。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嘉賓學者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姚佳、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龑、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左美云、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袁勇、螞蟻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處長吳震、工信部通信司辦公室主任何靈華、中國企業管理學會副理事長楊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代志新、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賀榮強、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楊翰方、紅洞科技創始人CEO張貝龍、北京千予匯國際環保投資有限公司 CEO林宇陽等。與會嘉賓來自于法學、經濟學、數學、信息學等不同領域,包括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科技企業和央企等行業,凸顯了元宇宙研究所具有的跨學科、跨領域、跨專業等特點。
研討會首先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龑發表致辭。他表示,元宇宙、數字資產、數字世界等新生事物對現實世界產生了巨大沖擊,但與此同時,元宇宙等虛擬空間也深刻受制于現實世界,意即跨越性。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可以對當前各個數字和智能領域的場景實現最佳整合。
研討會第二階段,由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區塊鏈研究院執行院長楊東教授發布數字資產與元宇宙的研究報告。
報告從數據資產的定義和本質切入,對數字資產的概念演進進行了梳理。數字資產的本質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以數據形式存在的、在日常生活當中產生經營或持有代售的可變資產。NFT(Non-Fungible Token, 非同質化代幣)是一種新型數字資產。其次,報告總結比較了世界各國對于數字資產的監管方式,包括觀望、平衡分析比例和綜合監管。楊東教授深刻闡釋了其獨創的共票概念,指出可通過法鏈對數字資產進行確權監管。最后,報告解讀了NFT的法律性質,NFT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具有稀缺性的鏈上數字資產,通過智能合約轉移所有權,不能交易和相互替換。
通過對元宇宙研究中的三個核心問題進行概述與回答,楊東教授倡導在未來要積極探索新的監管和引導模式,促進元宇宙相關法律規范的生成。
研討會第三階段,邀請與會嘉賓對元宇宙學術報告及相關課題進行點評發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姚佳認為,在數字資產的發展與更新下,有必要重構財產權,應更強調技術特性而非意識形態。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張龑就元宇宙是否是一個自足的體系進行了深刻論證,包括元宇宙能否脫離國家法的概念;元宇宙里面是否有政府意義上的存在,是否需要國家權威性等。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左美云指出,元宇宙實際上是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但不能將人類世界的規則簡單平移,而是要在智能界建立新規則。
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袁勇表示,在現階段明確元宇宙與相關概念的界限非常關鍵,并指出了數字資產在現階段被明顯低估、缺少穩固基礎體系等發展困境。
螞蟻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認為,元宇宙世界最關鍵的是規則本身的建立,邊走邊治理的方式難度高,當前應建立起治理規則框架,然后再分行業推進。
研討會第四階段,各位來賓圍繞“數字經濟、數字資產與元宇宙”的主題中分享各自的觀點,做出精彩發言。
國家計算機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處長吳震表示,當前的監管支撐工作主要為兩大部分:對區塊鏈的監管支撐和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支撐。元宇宙治理最重要的經驗教訓就是不能搞“一刀切”。
工信部通信司辦公室主任何靈華提出,當前新型信息化和新技術的應用發展滿足了元宇宙發展的要求,比如5G憑借其低時延、大帶寬和廣覆蓋三個特點更好地推動元宇宙等相關新產業的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賀榮強認為,在元宇宙的場景生成過程中,人與機器人的智能互動最為關鍵,也更強調環境的可信性。
紅洞科技創始人CEO張貝龍提出,現有的聯盟鏈存在許多安全認識上的鴻溝需要突破,NFT產生巨大交易價值的基礎邏輯是開放和共享,當前需關注區塊鏈和元宇宙自帶的意識形態。
北京千予匯國際環保投資有限公司CEO林宇陽將元宇宙與氣候治理相結合。他認為,元宇宙在綜合領域當中,可以幫助中國在國際碳減排獲得一定話語權。
元宇宙研究中心舉辦的各場研討會已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未來還將圍繞元宇宙具體議題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或沙龍,充分整合全球學術研究資源,凝聚國內相關領域學者的智慧,推出研究報告,開設相關課程,充分發揮元宇宙技術的價值與效能,推動數據傳遞高效化和社會服務均等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