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首日開市,專精特新“小巨人”表現亮眼

11月15日下午,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正式收市。北交所是中國大陸地區設立的第三個證券交易所,今天是北交所開市的第一天,一舉一動備受矚目。開盤后,各公司市場表現十分亮眼。在北交所首批上市的81家中小企業中,有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晶賽科技、漢鑫科技、科達自控等電子信息領域企業成為廣大投資者關注的焦點。截至《中國電子報》記者發稿時,這三家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小企業表現亮眼。專注于石英晶振及封裝材料的晶賽科技漲幅達208.57%;產品應用于智慧政務、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漢鑫科技漲幅達136.25%;深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科達自控漲幅達112.31%,市場表現出色。

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開市首日,恒合股份、廣道高新、漢鑫科技等10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加之目前新三板精選層企業為71家,首批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共81家。開盤后,各公司市場表現十分亮眼。具體來看,北交所81股中14股低開,10只新股全線高開,同心傳動漲282%居首,志晟信息漲194%,大地電氣漲188%,晶賽科技漲144.92%。

隨后,由于10只新股較開盤價漲幅超30%,全部臨停。至此,10只新股漲幅全都超過100%,同心傳動大漲近400%,志晟信息大漲283.5%,大地電氣大漲274.4%,晶賽科技大漲219.3%。之后,市場行情走勢呈現波動。

根據公開信息,北交所的成立旨在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對象突出“更早、更小、更新”,擬轉為上市公司的精選層企業平均市值、平均營業收入、首次平均募集金額等指標明顯低于滬深上市公司,創新型中小企業特色鮮明。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在接受采訪時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北交所與科創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共同打造中小企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資本市場服務體系,因而意義重大。

從總體行業分布來看,今日上市的81家公司涵蓋25個國民經濟大類行業。其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新興產業等行業所占比重最大,占比高達87%,平均研發強度4.2%,平均研發支出2536萬元。

從更具體的行業分布來看,上市的企業分別來自創新層和精選層。創新層企業的行業分布以制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主,主要聚焦實體經濟領域。
精選層企業的行業分布則主要集中在工業、信息技術和材料等領域,與工信部披露的“專精特新”名單企業行業分布特點相似。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培育“小巨人”企業4700多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萬多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日上市的81家企業中,有17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未來將涌現出更多“隱形冠軍”

當前,電子信息行業是我國產業體系內中小企業較多、創新活力最強的領域,北交所的成立為該領域的中小企業發展注入了“資本活水”,對企業發展大有助益。

“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小企業迅猛發展,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當前政策扶持的重點,也是北交所支持的目標企業。”吳琦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北交所的成立可以從兩個方面幫助電子信息領域的中小企業實現發展。一方面,北交所通過更包容的準入條件和“小額、快速、靈活、多元”的發行融資制度,可以使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更便利地掛牌上市,極大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進一步凸顯并提升企業市場價值。

“隨著融資難題的緩解,這些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將持續提升,大量優質中小企業的培育將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的格局,對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吳琦對記者說。

另一方面,北交所通過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和差異化表決權制度,能夠助力中小企業構建人才激勵機制,進一步釋放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在電子材料、器件、零部件等細分領域,一些市場規模不大、但卻處于龍頭地位的“隱形冠軍”正在持續茁壯成長。芯謀研究總監王笑龍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談道,北交所為眾多“專精特新”企業打造了合適的融資渠道,讓這些企業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實現快速發展,也讓各個行業涌現出更多“隱形冠軍”。

而聚焦半導體這一電子信息行業重要的細分領域,中小型半導體企業無疑將受益于北交所的政策紅利。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學術交流部主任、副教授彭俞超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北交所將加快促進多層次半導體產業鏈的構建。一是降低了半導體企業的上市門檻,拓寬了融資渠道;二是進一步提高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為細分領域補足短板提供機遇;三是促進半導體企業更早享受金融服務,促進多層次產業鏈的構建。

铁牛视频app破解版免费-铁牛app破解版-铁牛app视频